欢迎访问中国双创农业科技网
首页专题报道双创专题报道  
 
蔬菜大棚内的环境特点
来源: 点击数:985次 更新时间:2014/6/20 7:13:37
 

1.光照强度低,光的质量差塑料大棚是通过塑料薄膜采光的。
       
由于塑料薄膜不同,塑料大棚内入射的光量一般只有同一时间外界光照的60%?70%;若塑料薄膜老化,尘土污染或薄膜上凝有水滴时,光的人射率仅有自然光照的30%-40%。在冬季,由于太阳入射角度的变化,光照强度只是夏季的1/3。可见在塑料大棚生产季节的大部分时间里,光的入射量少,不利于蔬菜进行光合作用,并影响其正常生育,使其产量和品质下降。

2.光的质量方面,大棚内的红外线与紫外线也低于露地。
       
故影响到棚内温度的升高和其对多种病原菌的杀伤力,对果实着色也有影响。

  温度变化幅度大,昼夜温差大塑料大棚在比较暧和的晴天中午前后,在密闭的条件下常常出现40~50T:的高温,这样的高温对蔬菜是不利的。夜间甶于热的消耗,若不加以调节,昼夜温差有时达到20-30T,这同样有碍于蔬菜作物的正常生育。此外,棚内不同部分,温度分布也不同。

3.湿度大于露地露地栽培除雨雾天气外,空气相对湿度很少超过90%。即使出现,也多在日出之前,时间较短。而在塑料大棚密闭的条件下,晴天也常出现90%以上的湿度,而且持续时间长达8-9个小时。空气绝对湿度比外界高出了5倍以上。湿度大,且持续时间长,对大多数蔬菜生长发育不利,并且更容易引起病害的发生。

4.空气流动缓慢在密闭的塑料大棚内,空气流动几乎停止。
     
上下的对流也不如露地活跃。这样缓慢的气流,严重阻碍了蔬菜作物叶面气孔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空气相对静止,叶面长期处于同一位置上,接收阳光的量相对减少,也影响光合能力。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开窗通风,否则会引起下部叶片的早衰和病害的发生,或造成落花落果。

5.二氧化碳含置不足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特别是在寒冷季节较封闭条件下,保护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经常低于外界,有时甚至不到外界的1%。在一日内以日出后到上午10时左右含量最低,而上午光合作用最为旺盛,光合成量占一天总量的70%。可见在大棚内二氧化碳经常处在不足的状况,无疑会降低蔬菜产量。这方面的问题在露地栽培时并不显著。

6.土壤容易盐碱化塑料大棚栽培的土壤不受雨水冲刷。
       
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土壤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土壤溶液浓度逐渐上升,表土层盐分增加。露地则因雨水的淋洗,土壤含盐量呈下降状态。这在土壤管理方面要引起重视。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蔬菜大棚的保护原理 下一篇:塑料薄膜的特性及其种类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企业文化 | 双创中心 | 中国农业大视野
© 中国双创农业科技网   技术支持:中国农业大视野  电话:18401509823    地址: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院8层楼27层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