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麦产量的不断提高,采取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是提高小麦生产水平的一项综合配套措施,是在地力、肥水条件较好的基础上,达到穗足、穗大、千粒重高、高产的目的。中国农业技术网现为您介绍种植及管理技术。
要达到高产,在种植和管理小麦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八个方面,即八个字:土、种、肥、播、水、机、管、保。
土壤:要选择水肥、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块,并精耕细作,对病害多发区还要进行土壤处理。使土壤达到小麦生长的需要,减少病害的发生。
种子:应选择耐寒、耐旱、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半冬性品种,播种前应进行精选及药剂处理,同时要注意晒种。
施肥:要施足底肥,巧施化肥,增施微肥。底肥应以有机农机肥为主,化肥为辅,N、P、K合理搭配。667㎡施农家肥不得少于4000kg,同时再加施纯氮8.5kg,折合碳铵50kg或尿素18kg,纯磷6kg(折合磷肥50kg)。
浇水:适时冬灌(配合追肥进行),然后松土保墒,冬灌应掌握在单株已分蘖,土壤含水量不足17%时为宜。合理利用肥水,返青期一般不浇水,只中耕、除草、保墒;起身拔节期应配合施肥浇水,667㎡施尿素10kg;挑旗前浇孕穗水,开花后10—20天浇灌浆水,以后不宜再浇水。
播种:播量一般为4—6kg/667㎡,也可根据播期、品种特征特性考虑,播深以3—5cm为宜,行距不得少于22cm,播期一般半冬性品种应在平均气温为16—18℃时播种,应适时早播。播种均匀性检查,可取20个5cm小段,每段内2—3粒为合格,要求合格率大于80%,不低于70%。
农机:农机具性能决定播种质量。因此,选择优质机具进行作业是实施技术的关键。
田管:冬前田间管理,主要是促弱、控旺、壮苗。对群体偏大地块先中耕划锄,待蹲苗后再施肥浇水;后期管理主要是养根护叶,早浇灌浆水,从而增加粒重。
植保:主要是防治病虫害,药物拌种与土壤处理同时,要适时有针对性配合施药,将病虫害消灭在点、片发生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