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双创农业科技网
首页设施农业风采双创科普推广  
 
小麦秆黑粉病
来源: 点击数:987次 更新时间:2015/4/7 11:34:53
详细简绍:
分布和寄主植物: 

全国各买区都有发生,北部较南部发生多。只侵害小麦。 

症状: 

小麦拔节后,症状逐渐明显。病株在叶片、叶鞘和茎秆上有灰色凸起的长条病斑,以后逐渐破裂,散出黑粉,所以俗称乌麦、黑疸、黑枪、麦疸、枪杆、黑铁条。病株较健株矮小,病叶卷曲,分蘗增多。严重时大部分不能抽穗;少数能抽穗的也多不结实而卷曲在旗叶叶鞘内,畸形扭曲,个别抽穗的虽能结实,但穗小,籽粒秕瘦。 

发病规律: 

北方冬麦区以土壤传染为主。小麦收获前,病株上的厚垣孢子又一部分落入土中,收获后,大部分病株遗留田间,随麦茬翻入地下。病菌孢子在干燥地区的土壤中能存活3-5年。打场时种子上粘附的病菌孢子也能传染。此外,一部分病菌孢子还可通过麦秸、麦糠、打场土等混入粪肥而传染。病菌孢子随种子萌发而发芽,并侵入小麦幼芽,逐渐蔓延到生长点,第二年春天显现症状。平均土温在21度以上或14度以下都不适于病菌侵入。因此,早播或过晚播种的小麦发病都轻。病菌只能侵染未出土的小麦幼芽,整地粗糙、播种时墒情不好、播的深,都会加重病害发生。夏季田间长期积水可加速土壤中病菌孢子的死亡率,因此,发病地经过水涝或种过水稻再种小麦,病害发生轻。 

防治方法: 

在发病较轻的地区或田块,可用种子重量0.3%六氯代苯或0.2%的70%五氯硝基苯拌种。用1%的硫磺粉拌种或1%的石灰水浸种对消灭种子上的病菌也有效。在发病较重的地区或田块,除用六氯代苯或五氯硝基苯拌种外,还需施用六氯代苯毒土或饼肥。不同小麦品种对秆黑粉病的抵抗能力相差很大,抗秆黑粉病的品种也较易找到,可因地制宜地换种抗病品种。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湿小麦的应急保管四法 下一篇:小麦红矮病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企业文化 | 双创中心 | 中国农业大视野
© 中国双创农业科技网   技术支持:中国农业大视野  电话:18401509823    地址: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院8层楼27层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