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冬天气有点怪 管好棚菜别懈怠 | 来源: 点击数:1094次 更新时间:2015/1/13 7:22:50 | 自去年入冬以来,菜农会发现,眼前这个冬天与往年相比有点怪,入冬至今中南部一场雪也没下过,晴天多,阴天、降雪、大风、雾霾等不利于设施蔬菜生产的恶劣天气少有发生,这对今冬的设施蔬菜生产是相当有利的因素。照此看来,对设施蔬菜生产来讲,应该是利于丰产的利好因素,但是,菜农在生产管理上,却忽略了对常规管理措施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至于棚菜出现了徒长、灰霉病、蔓枯病暴发等严重影响设施菜生长结果的情况。
为此,本报特别邀请李藏朝老师对相关问题分析讲解。
李藏朝老师认为,按照往常年份的天气来看,今年降雪偏少,属于不太正常的情况,“而我们菜农的管理习惯多是在往年冬天常发阴天、大风、降雪等低温寡照恶劣天气下积累形成的。这些习惯甚至已经成为种植制度被固定下来。但是,在今冬特殊的天气情况下,菜农的种植管理技术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以设施内的浇水管理为例,由于气温高于往年,造成每天设施内升温快,菜农往往依据体表感觉,认为棚内已经缺水了,进而不顾土壤水分含量频繁浇水,由此就会造成土壤湿度过大,严重的会导致蔬菜沤根死秧。”
“再有,由于气温高,蔬菜植株生长生育进程加快,往年可能要到采摘中期才进行的促根复壮工作,有必要提前进行。原因还是在于气温的关系,植株日常消耗增加,需要菜农提前干预。”
为帮助菜农更好地调整管理思路和措施,本期“现场直击”特将李藏朝老师讲述有关内容整理出来,分别以植株徒长、灰霉病和蔓枯病防控、植株调整为重点,详细介绍相关技术环节,希望对广大菜农有所帮助。
李藏朝:河北省农业专家咨询团专家,河北省农广校客座专家。多年来从事现代设施蔬菜栽培研究和技术推广,在设施蔬菜节水、节肥、节药、提质、增效等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主持编写《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包推广手册——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一书,参与编写多种蔬菜生产技术书籍。
营养生殖不协调 秧苗徒长坐果少
李藏朝老师分析指出,由于环境温度的原因,菜农在管理上不能进行相应的、及时的调整,最容易产生的结果就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协调,表现在植株上就是秧苗徒长、节间拉长、开花坐果少。从生产实际来看,客观上造成秧苗徒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浇水过多,土壤湿度、空气湿度过大,是形成徒长的首要因素。
二、冬季和阴雨天气光照弱,再加上湿度大,很容易造成植株徒长。
三、果菜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昼夜温差10℃左右,温度高于生长适温,尤其夜温高,昼夜温差小,容易徒长。
四、施肥不当,过早追肥,氮肥使用过多,前期生长过快,叶片肥大,抑制生殖生长,形成徒长株。
五、小苗定植比大苗定植更易徒长。现在有的地区采用穴盘育苗,苗龄3~4片叶时就移栽,定植后如不加以控制,就很容易生长过快。
六、苗期播种过密,秧苗营养面积小,长势弱,形成高脚苗。
七、苗期和定植后结果前是徒长的危险期,浇水早,蹲苗时间短,就会使茎叶长势过旺,有的菜农控制不好浇水时间,年年疯秧,被戏称“疯秧王”。
八、早熟品种不易徒长,晚熟品种长势旺盛,易形成徒长苗。
李藏朝老师认为,要解决设施蔬菜徒长的问题,菜农首先要做到管理思路上要根据设施内外环境变化因素及时作出调整,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控。
首先是严把浇水关。水分大小是控制徒长的最关键因素,但是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水分管理应有所区别。进入冬季以来,晴天多于往年,光照好,设施内气温高,浇水频繁的话秧苗极易徒长,因此在定植后就应该适当控水,尤其是在坐果前更要控制浇水,不旱不浇水,确实干旱时可浇一次小水,切记不可过早过勤浇水。
其次是温度调控。要严格按照蔬菜不同生长时期的昼夜合理温度及时调控,由于入冬以来降雪、雾霾等低温寡照天数少,设施内气温普遍高于往年,菜农一定要做好设施内气温监控,随时根据气温变化防风或遮盖草苫。
在养分管理上,李藏朝老师强调不宜在前期追肥,除非苗弱。“少施氮肥,提倡氮磷钾、中微量元素配方施肥”。
适当喷施拿敌稳+瑞培乐。育苗时可在营养土中适当添加育苗专用肥,能够调节生长,培育壮苗,苗期适当喷施拿敌稳+瑞培乐,但使用时必须按说明书使用,控制好用量,否则用量稍多就会导致植株不生长,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对于有徒长趋势或表现的植株,立即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调整措施。对徒长植株,可采取晚吊秧、晚打叉的方法调节生长势。对植株可做适当整枝去叶调整。种植行内侧的叶片适当疏除,瓜类采取“S”形吊蔓,豆类主蔓侧蔓全部摘心,甜瓜可早摘心,摘心以后可控制顶端优势,使养分运输到果实,有效地控制徒长。
灰霉蔓枯两病害 为何今冬大发生
据李藏朝老师介绍,与往年设施蔬菜内病害发生状况比较,当前设施内有两种病害表现非常突出:一是灰霉病。“往年这个病害是普遍发生,也就是发生率高,但今冬是发生率较低,而且对比很明显,有的棚根本没有,有的棚有而且发展很快,危害很严重。”另一种是蔓枯病。“这种病害,往年是在黄瓜、甜瓜等采摘中期才开始发病,而这个冬天却是在植株上很早就开始发病。原因就是这些棚浇水过多、过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李藏朝老师说:“主要是天气原因造成的。由于设施内气温高,菜农体感会觉得干、旱,就会频繁浇水。”
李藏朝老师分别给出了两种病害的防控措施。“灰霉病属于典型的气传病害,是随气流传播的,一旦病害发生,传播源控制不利,病害会蔓延得特别迅速。”
针对这一类病害,提前喷施露娜森1500倍液,持效期长达20天以上。另外,喷施露娜森后,花饱满,叶色更绿,果实颜色鲜艳,产量高,耐储运。
另外,防控灰霉病还要注意促根复壮保壮秧。李藏朝老师认为:“灰霉病的大发生,还和植株的长势弱、抗病能力差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冬季的低温弱光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造成长势弱,不但不抗病,更会使植株生长慢、产量低,出现这种情况后,很多菜农开始浇水冲肥,都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这是根系的问题,根系弱、没有新根,所以要采取促根复壮的措施即根部护理工作要到位。在最冷的1月份,用益微菌剂750倍液灌1次根,每棵苗灌水50~75克,刺激生根的同时防止其他病原菌侵染。
“蔓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发病株率高达30%~50%,严重时每棚减产50%以上,主要危害甜瓜、西瓜、黄瓜、西葫芦等瓜类作物。”
“按照往年蔓枯病的发生规律看,其发病多在采摘后开始发病。原因在于植株上认为造成的伤口利于病菌侵染。”李藏朝老师分析认为,“由于菜农频繁浇水,造成设施内土壤湿度过大,给病菌侵染创造了有力条件。”
蔓枯病的症状表现是,叶片、茎蔓、瓜条及卷须等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主要危害叶片和茎蔓。叶片染病,多从叶缘开始发病,形成黄褐色至褐色“V”字型病斑,其上密生小黑点,干燥后易破碎。茎蔓染病主要在茎基和茎节等部位,也以在病部产生小黑点为主要识别特征,茎部发病后表皮易撕裂,引起瓜秧枯死,但维管束不变色,也不危害根部,可与枯萎病相区别。
李藏朝老师指出,防控蔓枯病,前期可采用丙森锌(安泰生)600倍液间隔15天左右均匀喷雾一次,或用露娜森200毫升/亩+锐效嘉200毫升/亩灌根,每棵秧子150~250克水,预防蔓枯病和其他各种真菌性病害,如果管理措施到位,持效期可长达45天。
在黄瓜上的发病初期,可用露娜森1500倍液+锐效嘉1500倍液喷淋发病部位,对蔓枯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但甜瓜应慎用。
植株调整也关键 番茄为例细指点
针对发生徒长的进入结果期的蔬菜植株,李藏朝老师指出,可以通过植株调整人为抑制营养生长。李藏朝老师以番茄为例做了详细讲解。
李藏朝老师介绍,正常株型的番茄开花位置一般距顶端20厘米左右,第一穗花和第二穗花之间为3~5片叶,第三穗花以上每两穗之间为3片叶,两穗果之间25厘米左右,两片叶之间5~8厘米左右,每穗可留4~6个果,大小中等,并且均能膨大。“以此为标准,菜农就可以判断自己的番茄是否徒长了。”
徒长株型番茄一般叶片肥大,顶端叶片在土壤干燥时扭曲变形,茎特别粗大,易形成花前枝。叶色淡,不平整,开花位置距顶端30厘米以上,两穗之间间隔较大超过35厘米,开花结果也晚,开花不整齐,易落花,易形成僵果,空洞果和筋腐果。
李藏朝老师介绍,对徒长型番茄植株进行整枝管理,要从番茄进入花期后开始。原则上来说,番茄分枝后应当及早摘除,防止养分的不必要消耗,但考虑到前期番茄长势较弱,因此在第一穗果坐住前,打叉不宜过早,过早会降低植株前期长势,影响生根。一般的当杈长到10~12厘米左右,将其打掉。第一穗果坐住后,番茄上部的枝要及时打掉。打叉时注意要尽可能减少伤口。配合整枝打叉,进行绑蔓和打老叶的工作,如果番茄长势偏旺还要注意打掉小行中间一部分的叶片。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广西30多名民工堵路讨薪 拉横幅拦车辆 下一篇:2015年能否种棉 农业专家细说观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