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支柱夯实丰收基础 粮食生产不再仅仅"靠天吃饭" | 来源: 点击数:1064次 更新时间:2014/12/4 9:45:35 | 国家统计局4日公布的粮食产量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09.9万吨(12142亿斤),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103.2亿斤),增长0.9%。其中谷物总产量55726.9万吨(11145.4亿斤),比2013年增加457.7万吨(91.5亿斤),增长0.8%。
粮食产量“十一连增”,打破了农业“两丰一歉”的传统规律,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今年农业工作的总思路和总目标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稳粮增收。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筑牢三大支柱,坚守一条红线”,即筑牢政策、科技、基础设施等三大支柱,守住18亿亩的耕地保护红线,加上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种粮效益,稳粮增收有底气。“十一连增”,是改革赋予“三农”发展动力的又一次见证。
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0.7%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侯锐在解读今年粮食生产“十一连增”的原因时指出,政策稳定,措施到位,使粮食生产获得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中央继续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及早预拨农业“四补贴”,及早发布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等政策措施,进一步调动了多方面粮食生产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
中央安排的农业“四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农民种粮热情高涨。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已经下拨农作物种粮补贴资金214.45亿元,实现了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全国覆盖。
持续推进和深化的农村改革,成为“十一连增”的压舱石。改革措施的推进,农民吃上了土地“定心丸”,焕发了种粮积极性。中央明确提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要维护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好土地承包权。承包地确权登记、农村改革综合实验区试点、农村土地流转……一系列农村改革的积极稳妥推行,使农业生产要素迸发了空前的活力。
应该说,种粮积极性的提高,为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创造了条件。国家统计局公告显示,2014年,全国粮食总播种面积112738千公顷(16.91亿亩),比上年增加783千公顷(1174万亩),增长0.7%。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我国将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 下一篇:关于成立大中原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决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