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10-15年,我国农业劳动人口数量将大幅度下滑。未来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年龄较大的人口占比将急剧上升。据测算,到2025年,每位年轻农民的平均耕地面积达到90亩,而到2030年,每位年轻农民的平均耕地面积达到187亩。这样的土地占有量,相对过去来说规模化程度大大地提升了,对过去缓慢进行的农业规模化而言,未来可以"狂风暴雨般的变化"来形容。
当前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老龄化已经非常严重。农村人口中劳动力的数量不断减少是老龄化未来演变的一个趋势,另外一个趋势就是年轻劳动力占比的不断下降。
土改发展方向的展望
土地制度各个方面未来怎么改?这是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土地制度作为经济社会生活中一项非常基本的制度安排,影响广泛,其改革将涉及很多外部条件的跟进,例如基层民主、户籍制度、财税体制、城乡规划、国资管理、农业补贴、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等各个方面;有很多款法律法规需要变化,甚至需要对《宪法》一些条款进行修订。
作为整体改革的一部分,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力度确实不易判断,我们曾在《土改向何处去?——基于政策、试点经验以及逻辑推导的展望》这篇深度报告中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对未来土改方向做了一个情景分析。基于当时的情况,我们将土改分为"有可能的状态"和"较为彻底的状态"。
土改深化有利于农村人口转移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我们认为比较彻底的改革状态如下:
1、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基层政治自治组织实现分开,经济组织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独立运行;
2、农户承包经营权的处分权得到强化,权能完整;承包期长久不变、地块不调整、承包权与户籍脱钩;
3、不论是宅基地还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都拥有与国有土地一致的使用权权能结构;宅基地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都分配到农户,并拥有永久的使用权。
农村人口减少带来农业规模化快速提升
在农业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城镇化过程中,应该发生的是农业人口的减少,农业规模化的提升和生产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然而,这些情况并未在我国明显出现,反而是农村面貌更加凋敝,农业生产方式依然落后。
农村人口的大幅度降低将使农业规模化突飞猛进,规模化之后的农业在生产方式、产业链的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将发生变化,随着土地改革的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将不断加快。
当前土地制度使农民城市化多了后顾之忧
土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最重要的财产保障,所以土地制度对农民迁移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某著名经济学家断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和土地制度有关",人口的流动问题当然在其中。当前土地制度对于农民城市化的阻碍包括三个方面:
1、制度性地对农民的建设用地财产进行剥夺或压价,而在城市中又制造着高房价,农民面临又一次的财产"剪刀差",农民进城成本极高;
2、土地生产资料(承包地)的产权不清晰,也不稳定,彻底离开农民面临土地经营权被剥夺的风险;
3、而由于产权不清,农地流转市场无法建立或者流转价格不能反应真正的市场供求,农民农地无法流转或者流转意愿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