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双创农业科技网
首页新闻资讯资讯新闻  
 
改变过度施肥,知易行难
来源: 点击数:1337次 更新时间:2014/10/16 7:33:46
  “化肥刚引进时,一亩地用三五十斤,增产效果相当明显。现在一亩地用几百斤,都没有原来增产幅度大了。由于缺少必要指导,农民认为用得越多越好,经销商当然是卖得越多越好。一个愿挨,一个愿打,过度用肥非常严重。”7月4日,在位于昌乐县经济开发区的一家土地专家医院,说起施用化肥中的问题,副院长孟凡学颇多忧虑,他介绍说,过度施用化肥,后果是土壤酸化、板结、地力衰竭,直接影响农业生产。
      施肥要先测土再搭配
  “从前的玉米杆,能当甘蔗吃。那样的玉米,现在一根也没有了。瓜没瓜味,果没果味,菜没菜味,主要是土壤环境的问题。”7月4日傍晚,孟凡学赶到诸城市枳沟镇乔庄村办讲座,听到他举出的例子,听讲的村民频频点头。
  乔庄村实行四种四收,水萝卜、土豆、甜玉米、芸豆,最大限度发挥了土壤肥力。除了品质与口感,村民们对肥力格外关注:“为什么多施肥也不增产了?”“为什么病虫害比以前多了?”“我怎么越种越不会种了?”
  此前记者采访过的几位专家都认为,多年来,化肥在农业增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如今,化肥效用已到瓶颈期。据了解,我国每年消耗1亿吨化肥,等于每5斤粮食就要用1斤化肥,超出了国际公认安全线的一倍左右,但施用效率仅为国际水平的一半。
  “别再盲目施肥,先去测土,看缺哪种,再去搭配。”孟凡学告诉大伙,只补充氮磷钾,忽视了钙镁硅硫4种中量元素、锌铁硼这些微量元素,比例不对就会营养不良。缺钙会长“苦痘病”,果实坑坑洼洼;缺硼会开花多、结果少,要根据土壤和作物现状施肥。
      办法简单做起来不轻松
  7月5日,孟凡学来到安丘市景芝镇逄家庄。在逄作棋以每亩800元流转来的1000亩土地上,是齐刷刷的30厘米高玉米苗。到9月份,他的农场将扩大到1500亩,累计投资450万。高额的投入,被寄予了高倍数的产出,逄作棋逢人就问如何把土地养肥。
  “减少化肥用量。”这是孟凡学开出的药方。他认为,平衡施肥比测土施肥更重要,例如碳铵能把害虫呛死,也能疏松土壤,但对十多年来形成的土壤板结,效果仍是临时性的。真想改善土壤肥力,关键还要增施有机肥、土大肥,还要合理安排氮磷钾的比例,例如玉米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为5:2:4。
  “碳氮比决定化肥利用率。”孟凡学建议逄作棋注意一下碳氮比。监测完土壤后,要看酸碱度、有机质,然后换算碳氮比。
  耕种第一年,逄作棋迎来了开门红,小麦亩产平均1300斤。他认为,深耕深翻帮了大忙,“用物理方法把地养肥,比化肥农药好很多。地肥了,种什么都行。”
  对于过度施肥,山东省土壤肥料学会理事、山东农业大学教授诸葛玉平认为,这还会造成水体污染,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富营养化,可通过科学施肥,例如配方施肥和缓控释肥来提高化肥利用率。
  专家的一些建议,听上去容易,做起来却不轻松。“农家小户,这家五米那家三米,小规模根本没法深耕深翻,能耕到20厘米就不错了,多少年都是这样的耕作模式。秸秆还田也是,小麦秸秆好粉碎,但玉米秸秆需要大型机器,小农户很难用到,而且一旦处理不好,会影响小麦扎根。”
      化肥经销商成了施肥“指导员”
  专家的建议难以被采纳,与种地的年轻人少也有关系。诸城市在枳沟镇乔庄村58岁的张加胜说:“年轻人要么出去上学要么在打工之余种地,心不在地里,我们年纪大的,更是有心无力。”
  像逄作棋这样一心养地的农场主,并不多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往往背负巨额流转费,为了追求高产出,如果缺乏必要的指导,很可能继续竭泽而渔、过度用肥。
  而孟凡学的身份,除了土地专家医院副院长,还是某肥业公司的工作人员。提升土壤肥力、指导农业生产,本该是农业技术部门的责任。但记者在滨州、菏泽、潍坊等地采访发现,基层农技部门都有一样的苦衷:乡镇农技部门编制最多两三个人,人员少、经费少,且农户分散、环境复杂,无法指导到家家户户。
  驻扎在村头巷尾的化肥经销商们,就成为了农民施肥的“指导员”,农民用得越多他们自然越高兴。肥城县王庄镇魏家坊村种土豆、白菜、玉米,“两菜一粮”模式已经衽十多年了。“一亩地一年400斤复合肥,100斤有机肥,肥料要花2000多元。”钟长林种了十亩地,一年光肥料就花两万,“合作社的也不一定便宜,我一般自己在镇上的直销点买,会比较下价格。”不少农民表示,现在家里不养鸡、猪等,土大肥不好找,更不好运输和施用;而有机肥、生物菌肥又太贵,且见效慢,所以还是习惯用化肥。
  近年来,为解决土壤肥力衰竭问题,潍坊多县市已开始实施沃土计划。“2011年开始,每年60万补贴生物菌肥。”据安丘市土肥站站长孙运甲介绍,曾用生物菌肥“地还童”在西瓜、花生上做实验。报告显示,西瓜每亩增长210公斤,甜度增加0.5。但据了解,个别县市在实施“沃土计划”两年后,又因经费等问题停止。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首届绿交会暨生态文化论坛开幕 下一篇:“权棚同押”亟待破题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企业文化 | 双创中心 | 中国农业大视野
© 中国双创农业科技网   技术支持:中国农业大视野  电话:18401509823    地址: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院8层楼27层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