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双创农业科技网
首页示范园区双创示范基地1  
 
东北春区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来源: 点击数:2045次 更新时间:2015/5/7 12:15:29
 

1.  主要防治对象

以赤霉病、白粉病、黑穗病和麦蚜为主,兼顾叶锈病、秆锈病、根腐病、粘虫和红蜘蛛。

2.  综合防治策略

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全面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现代植保理念;因地制宜,采取绿色防控与配套技术相结合,应急处置与长期治理相结合,专业化防治与群众联防相结合的防控策略,将麦田主要病虫害的种群密度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的目的。

3.  主要技术措施

推广种植抗病虫品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在小麦不同生育期推广相应的防治技术,确保小麦生产安全。

3.1 小麦播种期

主要防治对象:根腐病、白粉病、黑穗病等

因地制宜推广抗(耐)白粉病、赤霉病和秆锈病的小麦品种。大力推行种子药剂处理。通过杀菌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有效控制苗期小麦根腐病、白粉病以及穗期的黑穗病等;可选用的杀菌剂有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咯菌腈(fludioxonil)、戊唑醇(tebuconazole)等。药剂浓度严格按照农药包装说明推荐的剂量使用。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适量播种,以控制田间群体密度。

3.2 小麦拔节期

主要防治对象:白粉病、红蜘蛛等

重点监测白粉病发生,当田间白粉病病叶率达到10%,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药剂品种可选用三唑酮(triadinefon)、烯唑醇(diniconazole)、戊唑醇(tebuconazole)、氟环唑(epoxiconazole)等。另外,当平均33cm单行红蜘蛛200头以上时,可选用阿维菌素(abamectin)、哒螨灵(pyridaben)等药剂喷雾防治。药剂浓度严格按照农药包装说明推荐的剂量使用。要做好麦田清沟理墒工作,确保麦田沟系畅通。

3.3 小麦孕穗期-扬花期

主要防治对象: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叶锈病、秆锈病、粘虫等。

重点防控小麦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兼顾粘虫、秆锈病和叶锈病。东北春麦区是赤霉病常发区,应以预防为主、主动出击防治赤霉病。小麦生长中后期加强栽培管理,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控制中后期小麦群体数量,并做到田间沟渠通畅,创造不利于病害流行的生态小环境。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2天以上,应于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主动喷药预防,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对高感品种,首次施药时间提前至破口抽穗期。药剂品种可选用多菌灵(carbendazim)、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methyl)、氰烯菌酯等,要足量用药,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根据中短期天气预报,若有持续降雨,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再防治一次,确保药剂防治效果。防治赤霉病时可兼治白粉病、秆锈病、蚜虫等。当百株蚜虫量达800头以上,可选用吡虫啉(imidacloprid)、抗蚜威(pirimicab)、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兼治粘虫。小麦穗期病虫害混合发生时,及时开展杀虫剂杀菌剂混用喷雾防治。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黄淮麦区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下一篇:华北麦区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企业文化 | 双创中心 | 中国农业大视野
© 中国双创农业科技网   技术支持:中国农业大视野  电话:18401509823    地址: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院8层楼27层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