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双创农业科技网
首页示范园区双创示范基地1  
 
西南麦区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来源: 点击数:1854次 更新时间:2015/5/7 12:14:02
 

1.  主要防治对象

以小麦条锈病为主,兼顾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麦蚜和红蜘蛛。

2.  综合防治策略

西南麦区是小麦条锈病的冬季繁殖区和春季菌源基地。以小麦条锈病防治为核心,兼顾赤霉病、白粉病、麦蚜和红蜘蛛等病虫害,因地制宜,采取绿色防控与配套技术相结合,应急处置与长期治理相结合,专业化防治与群众联防相结合的防控策略,构建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3.  主要技术措施

推广种植抗病虫品种为基础,采取治理菌源区初始菌源,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在小麦不同生育期采用相应的防治技术,确保小麦生产安全。

3.1 播前阶段

首先是要按照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做好作物种植计划、小麦品种布局规划和良种调运计划;二是要根据本区域常年发生的主要病虫种类,贮备足量的农药和器械,注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效或选择性农药品种和剂型,经常检修和妥善保管药械;三是开展技术培训,掌握主要病虫害的诊断识别技术、监测与防控技术、药械使用的操作规程以及病虫发生为害规律、综合防治理论等基本知识。

3.2 小麦播种期

主要防治对象:预防苗期条锈病、白粉病等。

秋播阶段的重点是做好健身栽培、作物品种布局和种子处理工作。①推行秸秆还田、精耕细作,大力提倡小麦与蚕豆、豌豆等其他豆科作物按1:1比例间作套种,有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②选用抗病品种,在冬繁区尽量选用全生育期抗病品种;③药剂拌种,秋播时采用三唑酮(triadinefon)、戊唑醇(tebuconazole)、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等高效内吸性杀菌剂进行药剂拌种,兼治条锈病和白粉病。

3.3 小麦出苗-越冬期

主要防治对象:冬繁区秋苗条锈病、白粉病。

做好病虫越冬基数的普查和发生趋势的预测预报工作。秋冬季系统监测条锈病发生发展动态,采取普查与系统调查相结合,发现田间单片病叶时应以病点为中心及时在病点2m直径的区域喷防治锈病化学药剂,发现单个发病中心时及时喷20米直径区域,封锁发病中心,防止病害扩散蔓延。

3.4 小麦返青期-拔节期

主要防治对象:条锈病、白粉病、麦蚜、红蜘蛛等

春夏季加强赤霉病、白粉病、麦蚜和红蜘蛛等病虫害的普查、系统观察和预测预报工作,按照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办法,及时准确地发布病虫害发生时期和发生程度预报,达到防治指标后及时开展统防统治。

春季在小麦条锈病冬繁区早发病田,及时监测田间病情,发现单片病叶对其10m直径的麦类作物进行药剂防治,预防春季菌源的扩散和蔓延。3月下旬-4月下旬,结合田间病情监测情况,发现单个发病中心时及时喷50m直径区域;当田间条锈病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白粉病病叶率达到10%时,组织开展大面积统防统治,防止病害流行危害。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triadinefon)、烯唑醇(diniconazole)、戊唑醇(tebuconazole)、氟环唑(epoxiconazole)、己唑醇(hexaconazole)、腈菌唑(fludioxonil)、丙环唑(propiconazol)等,药剂浓度严格按照农药包装说明推荐的剂量使用。

3.5 小麦孕穗期-灌浆阶段

主要防治对象: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红蜘蛛等

当田间病虫害如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等混合发生时,实施“一喷三防”措施,选用相应的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合理混用。当田间发生单一病虫时,则进行针对性防治。当条锈病病叶率达0.51%时,或白粉病病叶率达10%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防止病害流行危害。

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3天以上或10天内有5天以上阴雨天气时,要全面开展赤霉病的防控;对高感品种,首次施药时间提早至抽穗期。药剂品种可选用氰烯菌酯、烯肟菌酯(enostroburin)、戊唑醇(tebuconazole)、咪鲜胺prochloraz)、多菌灵(carbendazim)等喷雾。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在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应停止使用多菌灵等苯丙咪唑类药剂,以保证防治效果。

在小麦返青至孕穗期,红蜘蛛平均33 cm行长有螨量200头或每株有螨6头时,可选用阿维菌素(abamectin)、哒螨灵(pyridaben)等喷雾防治。在小麦灌浆初期,一旦发现每茎带蚜5头或田间蚜株率20%时,套作小麦用吡虫啉(imidacloprid)、抗蚜威(pirimicab)或溴氰菊酯(deltamethrin)喷雾。喷药5~7天后检查防治效果,如发现还有较多蚜虫,应再防治一次。旱地小麦灌浆阶段易遭遇条锈病、白粉病、蚜虫等多种病虫危害,以及脱肥、高温天气等不良影响,在4月上中旬进行“一喷多防”。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华北麦区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下一篇:西北麦区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企业文化 | 双创中心 | 中国农业大视野
© 中国双创农业科技网   技术支持:中国农业大视野  电话:18401509823    地址: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院8层楼27层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