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双创农业科技网 |
![]() ![]() |
新年植保新热点 点击数:2760 更新时间:2015/1/6 8:38:14 收藏此页 1.黄化曲叶病毒依然严重威胁着番茄安全生产:根据最近的调查,种植抗病品种的防病效果并不理想,发病率仍偏高。病情已经漫延至张家口。 2.斑大蚊是2005年确定的地下害虫,2014年的发生十分严重,危害多种作物,棚室蔬菜受害严重。 3.2014年二点委夜蛾再次严重发生,部分生态调控预防措施没有做到位的地块死苗率偏高。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防治目前我省没有开展专题研究,缺乏综合防治集成技术。但北京市提出了以物理措施为主导的技术体系,包括防虫网、粘虫板的运用。我在各地培训中推介的相关技术也有实际效果,包括:50%杀虫环(易卫杀),可杀成虫、若虫和卵,持效期14天;预防方面采用碧护;轻病株采用配方:30公斤水+皇嘉天然芸苔素4克+尿素20克+病毒立克20克+安泰生25克。永年县植保站试验和推广的生物农药“绿野神”,也可治疗轻病株。 吴桥县植保站对斑大蚊防治技术开展实验,发现毒死蜱拌毒饵和用高效氯氢菊酯灌根效果好。 12月28日,由我和李秀芹、董立等承担的“二点委夜蛾预测预报技术及综合治理技术推广课题”通过了河北省农业厅组织的课题鉴定。该技术体系将防治位点前移到小麦收获期,通过收割、播种、除草等农事操作与防治措施的有机结合,达到破坏适宜害虫生存的微生态环境——麦秸堆。使田间没有害虫躲藏、繁殖、危害的麦秸堆,玉米苗旁没有围棵的麦秸。可实现对危害态幼虫发生源头的综合治理。 二、作物早衰影响大 突出表现在大田作物上。小麦灌浆期,部分田没正常落黄,遇雨后突然死亡。检查根系没有病变。玉米近年后期突然叶片干枯,但症状并不是典型的青枯病。检查茎没有疏松感,但根系不发达。这些问题应是一种早衰情况。总结早衰出现原因,根衰则早衰。影响作物根系的因素主要有:苗病伤根,如全蚀病、青枯病等;除草剂残留伤根;土壤板结抑根。 病害的防治可以采用药剂控制,但根衰的问题解决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其中土壤板结抑根解决初始是要从提高种植者的思想意识入手。因为之所以土壤板结,是不科学用肥引起的,过量的肥料施用造成土壤中盐的积累,而在利用率下降的情况下,农户继续增加施用量,反而加重土壤板结。土壤的有益微生物在板结的土壤中无法工作和生存,土壤越发板结,形成了恶性循环。 好在新技术的出现,有了有效的技术和产品。目前疏松土壤有3种方法:1.物理方法,耕翻土地或深松,实践表明隔2~3年深松一次,土壤状况改善了;2.化学方法,如免深耕的使用。新启力公司2014年推广的功能性免深耕肥料,已经在许多地方表现出良好的修复土壤的效果;3.生物方法。微生物是近年兴起的技术。通过微生物的加入,土壤明显得到改观,不但疏松了,病害也少了。不需要用药了,肥料也不需要使用那么多了,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三、药害问题更突出 农药的使用前提是对作物无害,但近年农药使用有粗放化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原因是人的问题,种地老龄化,女性为主等,这些种植者大多数文化程度偏低,又忙家务,又要顾地,没有过多地时间了解种地技术,用药随意性强。2014年10月下旬开始,不断有人咨询反映,小麦田出现一片片黄苗。现场调查,拔出黄苗并与同田绿苗比较,可以看出明显差异。一个是黄苗基本为独根没有分蘖,而绿苗已经分蘖2~3个;另一个是黄苗叶色黄或淡绿,茎细弱,而绿苗茎粗壮,叶色深绿;还有黄苗根系不发达,或发锈色,而绿苗根系发达,有长长的白根。病苗没有发生病害,诊断是玉米除草剂残留药害。2013年鹿泉区宜安区域站调查了玉米化学除草中的问题,结果是90%户超倍用玉米灭草剂,其中两户小喇叭口期第二次施药。也就是农户用玉米除草剂时怕草不死,随意增加施用量达到2~3倍的数量。赵县、广宗等地的黄苗就是这种药害。 引发药害的是什么药剂呢?玉米除草剂一般封地面除草时用异丙草·莠,茎叶灭草剂用烟嘧·莠去津。两种除草剂中均含有相同成分,便是莠去津,也称阿特拉津。理论上讲阿特拉津在土壤中2~3个月便可以降解完。但实际上半年也没有降解完。特别是连年超倍施用,逐年积累,其残留数量越来越大。该药剂对玉米没有影响,但对小麦就有不良影响。严重时出的麦苗一片片发白,根本越不了冬。 可见,科学使用农药,特别是除草剂,应从搞好种植者的培训入手,规范施用行为。对于已经形成除草剂残留的土地,应增施有机肥,降解毒害,用调节类药剂种子二次包衣。现已经有黄苗的麦地还可以在2015年返青期实行两次叶面喷雾防治。配方:漯效王1000倍液+甲K800倍液。或者爱多收6000倍(或1000倍液云大120)+1%尿素+0.3%磷酸二氢钾;7天一次,连用两次。 四、生物菌剂顶大用 目前我省的种植户十分关注生物菌,如生物菌剂、生物菌肥、生物菌叶面肥。但市场上品种多,有单菌单剂的,有多菌混剂的。多数生物菌剂(肥)效果明显。但为什么还需要下大力气解决什么问题呢?原因是生物菌剂(肥)在应用上的切入点是防虫治病,是植保问题。但目前植保工作还没有真正实现综合防治,对生物菌的关注度低。2014年中国植物保护学术年会的报告讲:植保工作(研究)应做到: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言外之意,不能光看到病和虫,还要从病和虫的发生、发展上寻根探源主动出击。因此,植保一线的技术人员应该把能够改善作物根系环境、抑制根部病害发生的生物菌剂(肥)的技术推广,纳入植保工作中。应明确:预防病(虫)害从施肥做起。种植者也应积极引入微生物技术。在藁城,含酵素菌团的生物菌肥,施用后作物生长好,土壤发喧。这种菌肥使用成本与普通复合肥等价,但防病避虫、生根发棵、增质提效等优势十分突出。 五、替代高毒新农药 近年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人关心的大事情。政府发布多次禁令,取缔高毒农药数十种。如甘薯生产中防治茎线虫病的涕灭威、防治地下害虫的甲基异柳磷。最近到韭菜产区,种植者询问,什么安全药剂可以替代毒死蜱用于防治韭蛆。2014年省植保植检站针对蔬菜线虫病发生蔓延,防治困难的问题,开展了系列试验。其中元氏一地采用生物菌药“线灭”防治甘薯茎线虫病,收获时检查没有再出现“糠帮子”(甘薯茎线虫病俗称)。而威远公司的施立清(噻唑磷)在黄瓜、番茄田的对比实验中也表现很理想,杀灭和驱避线虫能力强,而且根据检测,果实上无残留,非常环保。 用于防治韭蛆的替代药剂已经有了,而且是生物药剂,力祈公司引进并在韭蛆的防治上进行了试验,药剂是苦参碱成分,被认证的有机生产的生物药剂。速效性不差,防治效果也可保证。 防治地下害虫的甲基异柳磷被叫停,而2017年将面临主打品种毒死蜱的退出。目前替代药剂“家保福”正在示范推广,值得关注。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企业文化 | 双创中心 | 中国农业大视野 |
© 中国双创农业科技网 技术支持:中国农业大视野 电话:18401509823 地址: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院8层楼27层3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