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双创农业科技网
首页技术服务技术服务  
 
冬小麦节水保墒综合技术
来源: 点击数:1269次 更新时间:2015/5/30 20:49:37
 

在冬小麦生长的过程中,按照冬小麦的需水规律和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亏缺的响应规律,确定冬小麦适宜灌溉时期和灌水量,并配合其他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能减少灌溉水用量,实现节水高产。

    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率的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减少灌溉渠系(管道)输水过程中的水量蒸发与渗漏损失,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二是减少田间灌溉过程中的水分深层渗漏和地表流失,在改善灌水质量的同时减少单位灌溉面积的用水量;三是减少农田土壤的水分蒸发损失,有效地利用天然降水和灌溉水资源;四是提高作物蒸腾耗水效率,减少作物奢侈性蒸腾消耗,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和用水效益。


    对于遵化市冬小麦,节水保墒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进地面灌溉技术 通过平整土地、小畦灌溉减少灌溉水的损失,增加灌溉均匀度,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通过低压管道输水减少灌溉过程中水的渗漏损失和水的蒸发损失,提高灌溉效率。


    二、选择优良品种 品种改良和更新在提高粮食产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选择一个适合遵化市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三、秸秆覆盖保墒 利用夏玉米丰富的秸秆资源,覆盖土壤,减少土壤无效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减少灌溉水用量。冬小麦夏玉米两季作物土壤蒸发损失有150200毫米,通过秸秆覆盖可以减少棵间蒸发损失13,一年每亩可以节水40立方米。同时通过秸秆覆盖还田,秸秆腐烂后能够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


    四、优化灌溉制度 作物有水才能成活,在恰当的时间供应恰当的水分给作物才能取得理想产量。相反,太多的水分无助于产量提高,反而会造成减产和浪费;同样太少的水分也会造成产量降低,两种情况均会减少收益。因此,需要建立根据作物需水特点、土壤水分供应特征和降水情况优化灌溉制度,也就是要确定什么时间灌溉和每次灌溉多少水量。


    五、水肥调控技术 作物、肥料之间存在以水促肥、以肥代水效应。养分的平衡供应或推荐施肥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最经济途径。根据不同地块的地力状况和作物不同时间对养分的需求,实现合理施肥、平衡施肥,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也提高
灌溉水和自然降水的水分利用效率。

    六、耕作栽培措施配套 推广小麦玉米精细播种
培育壮苗技术、窄行密植节水保墒技术、灌浆期一喷综防保叶促粒技术、冬小麦夏玉米播种收获期的搭配技术、少免耕与深耕深松结合技术等,良好的耕作和栽培技术是实现节水高产目标的保证。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稻秸秆全量还田中筋小麦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下一篇:小麦秋播期间病虫草综防技术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企业文化 | 双创中心 | 中国农业大视野
© 中国双创农业科技网   技术支持:中国农业大视野  电话:18401509823    地址: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院8层楼27层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