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双创农业科技网
首页技术服务技术服务  
 
小麦灌浆期管理技术建议
来源: 点击数:1001次 更新时间:2015/5/6 10:24:41

    灌浆期是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有力的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冬小麦灌浆期适宜的气象条件为日平均气温在20 -22℃ ,日最高气温高于 32℃ 或低于 20℃ 时,灌浆速度明显下降;最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70-80%。灌浆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保根、护叶、延长叶片功能、防止早衰、提高粒重,并预防旱、涝、风、病、虫、倒伏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针对当前麦田状况,结合小麦后期生育特点,提出如下管理建议:    

    一、合理运用肥水

    春季已浇拔节水的麦田,可于抽穗后浇第二水,时间约在5月10日~15日左右;对于早浇了返青或起身水的麦田,春二水时间应根据土壤墒情状况在孕穗期或抽穗初期进行,对于起身、拔节期追施氮肥(尿素)30斤以上的地块,后期一般不需再追肥,田间若有点片发黄地段,只对点片发黄地块偏施氮肥;起身、拔节期追肥量不足的可结合浇春二水追施尿素5~7.5公斤左右,氮肥施用量不能过大,特别是晚追肥地块,防止因后期贪青,造成高温逼熟,根系活力逐渐衰老。为补充小麦后期生长所需营养,防治脱肥和后期干热风危害,可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予以补充,可选用1~2%尿素水溶液加0.2~0.3%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每亩50~75公斤喷雾。叶面喷肥可和防治蚜虫、预防病害一起进行,起到一喷综防、一药多效的作用。 灌浆期田间旱情严重非浇水不可的麦田,应注意在无风天浇小水,满足小麦后期生长需要,由于后期穗部增重较快,浇水量不宜过大,防治出现倒伏影响产量;收获前10~15天停止浇水。   

    二、综合防治病虫害   

    1.以锈病、白粉病、赤霉病为主的病害防治 白粉病一般发生在4月中下旬,发现有发病中心的麦田可选用腈菌唑或三唑酮防治白粉病;加强锈病监测,发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对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发病重的地块拧下喷盖顺垄喷灌药液,提高防治效果。5月上中旬一旦遇多雨天气,还要注意喷多菌灵等杀菌剂,预防小麦赤霉病。  

    2.以小麦蚜虫、红蜘蛛为主的虫害防治 应在百株有蚜虫500~800头时,或一尺单行有红蜘蛛200头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选用吡虫啉或啶虫脒加入高效氯氰菊酯或功夫菊酯防治麦蚜兼治麦叶峰。选用阿维菌素加哒螨灵防治红蜘蛛。发生吸浆虫地块应在 4月20日 左右搞好蛹期防治和穗期的成虫补治。  

    3.对麦田中的杂草,如播娘蒿等阔叶杂草大部分已开花结籽,植株高于麦苗,因种子粒小、 量大、传播速度快,应组织人力在落籽前拔除带出田外烧毁。野燕麦、雀麦等禾本科杂草,一般早于麦苗先抽穗,应待能明显和小麦区别开时,立即整株拔除,带出田外集中处理。要求连续在田间进行检查,尽量做到铲除干净。

    三、适时收获

    蜡熟中后期及时收获,强筋小麦分品种单收、单打、单贮,防止机械混杂,降低小麦品质。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小麦留种方法 下一篇:小麦遇风倒伏怎么办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企业文化 | 双创中心 | 中国农业大视野
© 中国双创农业科技网   技术支持:中国农业大视野  电话:18401509823    地址: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院8层楼27层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