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麦后期管理技术建议 | 来源: 点击数:943次 更新时间:2015/5/5 10:21:22 |
一、适时浇好灌浆水,防早衰、防倒伏
从开花到成熟期,小麦需水强度最大,需水量最多,约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35% 左右。小麦开花后10-15 天灌浆初期浇水,既有利于延长叶片和根系的功能期,保持较高的灌浆强度;也有利于降低麦田温度,增加土壤湿度,提高小麦抗御干热风的能力。但要看天浇水,避免大风天浇水,以防倒伏。
二、拔除野杂麦,提高小麦整齐度、防倒伏
抓紧在杂草和野生麦结籽前进行人工拔除,避免继续繁衍传播,提高小麦纯度,防止后期倒伏。
三、喷施叶面肥,防干热风、防早衰
小麦生长后期,我县常发生干热风(同时出现气温≥30℃、相对湿度≤30% 、风速≥3米/秒的气象条件,为干热风)灾害,导致小麦叶片加速衰老死亡,粒重降低。轻者使小麦千粒重下降1-3克,减产5%-10% ;重者千粒重下降4-5克,减产10% -20%。在小麦灌浆初期和中期,向植株各喷一次0.2% -0.3% 磷酸二氢钾溶液和1%-2% 的尿素溶液不仅能有效提高小麦抗御干热风的能力,还能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叶片的光合强度,增加粒重。
四、搞好后期一喷综防,防治病虫害
小麦后期是病虫害多发期,“一喷综防”是防治病虫、保护功能叶片、促进小麦灌浆、提高植株抗性、改善品质的重要措施。第一次在小麦扬花灌浆初期以防治赤霉病为主,亩用40%氧乐果乳油75-100毫升加25%咪酰胺60毫升加15%三唑酮75-100克加漯效王80—100毫升,兑水50—75公斤混合均匀喷雾,可预防和防治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叶枯病、麦蚜等病虫害,增强植株抗逆性。第二次在小麦灌浆期以防治蚜虫、白粉病为主,亩用40%氧乐果乳油75-100毫升加15%三唑酮75-100克加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50—75公斤混合均匀喷雾,可防治麦蚜、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等病虫害,延长叶片光合功能,增加粒重,并抗干热风。
五、适时收获
在蜡熟末期,小麦粒重达到最高,此时麦穗变黄,叶片枯黄,茎秆金黄,茎节微绿,籽粒内部呈蜡质状,能被指甲切断,是最佳的收获时期。要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收割,防止烂场雨,做到颗粒归仓。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小麦后期管理技术 下一篇:怎样减轻小麦干热风的危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