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麦如何搞好中后期管理 | 来源: 点击数:985次 更新时间:2015/4/30 10:15:02 | 一、扬花灌浆期管理
小麦拔节期的肥水运筹为小麦中后期生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中后期生长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开花灌浆阶段是养分制造、转运和积累的主要时期,一旦缺水,会造成小麦结实粒数减少、粒重降低甚至减产,适量的水分可延长根系寿命和叶片功能期,因此,一定要浇好扬花灌浆水,防止小麦根系衰老,从而达到以水养根、以根养叶、以叶促粒的作用。小麦扬花灌浆水应根据苗情、墒情、气候条件灵活掌握,一般年份控制在4月底—5月上旬。
二、浇好后期灌浆水
“后期缺水,墒情不足,浇水怕倒”是我市小麦生产上的普遍问题,也是影响我市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要充分借鉴我市小麦高产创建和千斤麦农户的管理经验,适时浇好后期灌浆水,确保墒情足、籽粒重、产量高,浇水时间掌握在5月中下旬至5月底。浇后期灌浆水要注意天气变化,有风不浇,大风停浇,避免浇后倒伏。
三、病虫害防治
近几年小麦中后期病虫害主要是吸浆虫、蚜虫和白粉病。小麦吸浆虫防治重点是中蛹期和成虫期,以中蛹期防治为主,成虫期补防为辅。
中蛹期防治方法:小麦抽穗前3-5天(4月下旬,中蛹盛期)亩用5%毒死蜱颗粒剂1公斤,配制成25-30公斤的毒土,顺垄均匀撒施,撒毒土后及时浇水(结合第二水)防效更好。
成虫期防治方法:在前期撒毒土防治的基础上,在小麦抽穗率达50%(5月初,成虫盛发期)时,每亩用40%海利乐果50毫升,加入77%沙隆达敌敌畏乳油20-25毫升,再加入20%粉锈宁乳油50毫升,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45公斤均匀喷雾,既防治小麦吸浆虫成虫,兼治蚜虫,又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还能通过叶片补充营养,预防干热风,延长小麦灌浆和生长期,可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四、拔除野生麦
为确保麦田生产环境,在小麦腊熟期前必须清除杂株和野生小麦。野生麦具有极强的生存和繁育能力,穗细、粒小、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根系发达、耐旱力强,由于穗下节间茎长,进入腊熟期极易倒伏,成熟后遇振动脱落,籽粒后熟期长达4-5个月,埋入深层土壤可存活2-3年。野生麦的发生严重影响麦田的整齐度,降低小麦质量,给小麦造成减产,是小麦生产的大敌。所以,凡有野生麦的麦田,都应在腊熟期前及时清除。清除的方法有:1、小麦腊熟期田间去杂,带到田外销毁。2、农户最好不留带有野生麦的小麦种子,若自留种时要过筛。3、有野生麦的麦田不要与其它小麦串收。
五、适时收获
小麦适宜的收获期为腊熟末期,此期收获小麦千粒重最高,收获早灌浆不充分,降低产量和品质;收获迟不仅容易掉穗落粒,而且籽粒呼吸消耗会使千粒重下降。各镇农业部门必须超前谋划,做好宣传和动员,提前做好农机具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在小麦适宜收获期及时收获,防霉防雨,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及时防治小麦吸浆虫 下一篇: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要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