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双创农业科技网
首页技术服务技术服务  
 
找准问题 防好小麦赤霉病
来源: 点击数:1022次 更新时间:2015/4/20 8:43:05
目前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期,即将进入扬花期,是防治赤霉病的关键时期。小麦一旦感染赤霉病,会导致籽粒不能正常灌浆,形成“白穗”,严重降低产量。防治赤霉病的适合时期较短,一旦错过,将难以治疗。根据以往经验,部分农民在防治技术上存在以下问题,需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对症解决。 

  问题一 选药不准确。市场上防治赤霉病的药剂很多,有的品种是兼治而非专治,有的是复方制剂,有的质量不达标。个别农民图省事喜欢用复方或兼治品种,导致防治效果不佳。对策:到正规农资门市购买。选用药效高、残效期长的内吸性专用优质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一般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100克穗部喷雾。在多菌灵使用较频繁、抗性菌株比例较高的地区,可将多菌灵与戊唑醇交替使用,或用多菌灵与戊唑醇等的复配剂。 

  问题二 重治不重防。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有的农民却习惯在发病后治疗。目前病菌处在潜伏期,若遇3天以上多阴雨天气,赤霉病有可能偏重发生。对策:务必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10%扬花)及时喷药预防。可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时间,如抽穗期天气预报有连续阴雨,应抓住齐穗阶段提前用药;如抽穗期低温日照少,则在始花期(5%-10%植株开花)用药。 

  问题三 药量不足。部分农户为省时、省工,将1亩地的农药放到1喷雾器中,加15公斤水,这样用水量太少,难以喷洒均匀。对策:根据麦田密度,每亩地药液以30-45公斤为宜,最少不低于30公斤,即每亩用药数量平均分配到2-3喷雾器药液中。 

  问题四 方法不当。有的农户将药液重点喷到小麦叶片上,还有的不注意雨后补防和二次用药。对策: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不重喷、不漏喷,喷匀喷透。用药次数要综合考虑菌源量、发病情况、防治效果等因素,对于往年发病重的地块和阴雨天气较多时,要进行第二次防治,一般在第一次用药后7天左右进行二次防治,同时注意雨后补喷。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冬小麦春季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下一篇:小麦要高产技术是关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企业文化 | 双创中心 | 中国农业大视野
© 中国双创农业科技网   技术支持:中国农业大视野  电话:18401509823    地址: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院8层楼27层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