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双创农业科技网
首页技术服务技术服务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来源: 点击数:1337次 更新时间:2015/4/15 8:13:41

一、正常麦田的春季管理

控促结合,抓好一类苗管理。一类麦田地力水平较高,返青始期每亩总茎数南部60万—80万,北部70万—90万,属于壮苗麦田,应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 一是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调节剂, 缩短基部节间,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在小麦拔节期追肥浇水,亩追尿素12—15公斤。

促控结合,抓好二类苗管理。 二类麦田返青始期亩总茎数45万—60万。 春季肥水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 适当促进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45万—5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初期追肥浇水,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3—15公斤;地力水平较高,亩茎数50万—60万的二类麦田,在起身中期追肥浇水。

二、旺苗麦田的春季管理

由于积温偏多及部分麦田播种量偏大,容易形成旺苗。麦田偏旺的主要表现是生长量较大,株高偏高(有的达到20厘米以上),叶片较长(最上部展叶有的接近20厘米),越冬群体亩茎数超过100万。

以控为主,抓好偏旺苗管理。一是进行返青期镇压,这是控制偏旺苗生长,使其转化为壮苗的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对冬前有旺长趋势的偏旺苗,一定要抓好返青期镇压。二是喷施壮丰安等调节剂。对返青期总茎数达到100万以上,且冬前株高偏高,有倒伏危险的麦田,要在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调节剂,缩短基部节间,防止后期倒伏。三是根据群体大小进行旺苗的肥水管理:无脱肥现象的,应在早春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在拔节期施肥浇水,亩施尿素12-14公斤;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如果群体不大,早春亩总茎数在80万以下,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如群体偏大,在起身中期追肥浇水,一般亩追施尿素13-15公斤,防止旺苗转弱苗。

三、小麦弱苗的及时管理

每年均有部分麦田由于多种原因,苗情不好,属于弱苗麦田。做好弱苗麦田春季管理工作,也是春季管理的重点之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小麦弱苗田间分类管理工作:

1、播种过晚造成的弱苗 因冬前生长期短,积温不足,导致麦苗生长瘦弱,分蘖少。管理上应以划锄和补肥补水为主。土壤墒情差、渗水快的旱地麦田或秸秆还田麦田,及时浇越冬水,适量追肥;但墒情适宜或土壤黏重、渗水性差的水地麦田,冬前不宜浇水。封冻前最后一次划锄,要注意壅土围根,以护苗安全越冬。

2、播量过大造成的弱苗 主要表现在幼苗拥挤不堪,植株瘦弱、纤细。管理上应先抓紧疏苗,特别是地头、地边以及田内的“疙瘩苗”,要早疏、狠疏,再结合浇水,追施少量氮、磷速效肥,以弥补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促使麦苗由弱转壮。

3、播种过深或过浅造成的弱苗 播种过深主要表现在出苗缓慢,叶鞘细长,迟迟不分蘖,不长次生根。管理上应先扒土清棵,再及时追肥,亩施碳铵15公斤左右,以促进根系和幼苗发育;播种过浅由于分蘖节离地表太近,水分养分条件差,使根系生长和蘖芽发育受到抑制,主要表现为根、蘖减少,植株黄弱,容易受冻枯死。管理上应结合划锄, 壅土围根; 植株地上部分基本停止生长时,破埂盖土。盖土厚度以使分蘖节处于地表以下3厘米左右为宜;若采取客土覆盖,即以黏土盖沙、沙土盖黏,还可以改良土壤。

4、土壤干旱或过湿造成的弱苗 土壤干旱多发生于底墒不足的旱塬或透风跑墒的秸秆还田未深翻的麦田,主要表现在分蘖出生慢,叶色灰绿,心叶短小,生长缓慢或停滞,群众称之为“缩心苗”或“吊根苗”,中下部叶片逐渐变黄干枯,根少而细,甚至吊根死亡。管理上应结合浇水,踏实土壤,每亩追施碳铵15公斤;土壤过湿造成的弱苗,主要表现为叶色淡紫,分蘖出生慢,严重时叶尖变白干枯。管理上应先及时深中耕散墒通气,再追施少量速效化肥,以促苗早发。

5、土壤缺氮或缺磷造成的弱苗 缺氮时幼苗细弱呈直立状,分蘖减少,叶片窄短,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逐渐变黄干枯,并向上部叶片发展。管理上每亩用尿素7~8公斤趁墒在行间沟施或对水浇施;土壤缺磷造成的弱苗 表现为根系发育差,次生根少而弱,叶色暗绿无光泽,叶尖及叶鞘呈紫红色,植株瘦小,分蘖减少。管理上应结合浇水、划锄,每亩用过磷酸钙25公斤左右,在行间开沟追施,追施越早效果越好。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麦田化学锄草管理要点 下一篇:小麦烂根死苗主要原因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企业文化 | 双创中心 | 中国农业大视野
© 中国双创农业科技网   技术支持:中国农业大视野  电话:18401509823    地址: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院8层楼27层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