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前防治小麦丛矮病 | 来源: 点击数:1007次 更新时间:2015/4/3 9:35:07 | 一、发生原因
1.由于种植布局造成小麦条田及插花田多,各农户的田间农事操作时间不统一,为灰飞虱的栖息提供了有利条件,致使小麦出苗后灰飞虱易迁移危害。
2.随着秸秆还田面积增加(特别是玉米),加之免耕技术和耕作措施粗放,造成田间及四周杂草密度大,为灰飞虱危害提供了食源和越冬越夏场所,造成虫源及毒源增加。
3.气候条件适宜灰飞虱繁殖。由于近几年秋季气温高且冬季气候温暖,降雪少,对灰飞虱的越冬非常有利,为冬后危害积累虫源。早春气温高,小麦返青早,利于越冬代成虫羽化,对麦田危害较重。
4.机械跨区作业一方面造成禾本科杂草种类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各地麦田种植品种及成熟时间不尽相同,中收获时田间落粒多,致使田间自生麦苗数量大,以及除草剂效果不理想,从而为灰飞虱在田间危害繁殖和传毒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防治措施
由于秋季防治的效果明显于其他季节,所以要狠抓秋季治虫。对于小块平播麦田,可在出苗率达50%时,在晴朗天气的中午,用40%氧化乐果隔七天左右喷一次,即可有效地控制灰飞虱的活动,防止或减轻小麦丛矮病的发生。还可用10%吡虫啉10克加4.5%高效氯氰菊酯30毫升对水喷雾,隔5-7天喷一次,争取将灰飞虱消灭在越冬前,这样做还能对飞虱、叶蝉、瑞典蝇、土蝗、蟋蟀等害虫起到控制作用。
除此之外,还可通过清除田间杂草、消灭毒源,小麦平作、合理套作、避免与禾本科植物套作,适期连片种植,适当推迟播种时间等措施预防丛矮病。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河北冬小麦科学施肥技术 下一篇:小麦丛矮病 春季要早防 |
|
|
|